【创始人分享】PPIO边缘云姚欣:越来越多的数据将会在边缘侧和端点侧产生,分布式计算架构或将取代中心化的云计算

摘要:分布式计算架构将成为新的主流,边缘计算将成为满足新兴场景应用下毫秒级低时延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

【创始人分享】PPIO边缘云姚欣:越来越多的数据将会在边缘侧和端点侧产生,分布式计算架构或将取代中心化的云计算

摘要:分布式计算架构将成为新的主流,边缘计算将成为满足新兴场景应用下毫秒级低时延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

近期,PPIO姚欣与蓝驰创投陈维广就边缘云市场的新机遇和未来,展开深入的探讨。蓝驰创投是PPIO的Pre-A轮投资方。

姚欣:我从2004年开始创业,创办了曾拥有4.5亿用户的P2P分布式网络流媒体应用PPTV。基于丰富的流媒体经验,我发现,从现代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架构每20年就会变化一次。比如在1990年代,个人电脑兴起以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大型机。

基于同样的逻辑,我认为在10或20年后,数据生成的位置将发生很大变化,分布式计算架构将成为新的主流,甚至会取代今天中心化的云计算。

数据向边缘下沉,边缘计算代表未来趋势

随着IOT物联网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算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数据不是在服务器端生成,而是在边缘侧和端点侧生成。从《Data Age 2025》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5年,将有近73%的数据在边缘侧和端点侧生成。这意味着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应用性能、更快的响应,边缘计算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为了理解这一趋势,PPIO进行大量研究得到这张图。x轴是对计算延迟的需求,这些业务对延迟非常敏感。y轴是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这些业务对计算的需求非常大。

图片

绿色部分的场景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且容易采用边缘计算。在这些场景中,预计可能有20%至30%的计算能力将从中心云转移到边缘云端。蓝色部分则代表新的应用,新的场景。对于这些新场景,大部分算力都将发生在边缘侧。

根据Gartner报告,5年后这个领域的全球潜在市场总量将达到157亿美元左右。

从秒级到毫秒,边缘计算满足千倍级提升的场景需求

以云游戏为例,每一帧画面都需要在远程云端进行渲染,然后传输到手机上,必须将所有端到端的传输延迟控制在30到50毫秒内。如果是自动驾驶,为了能在高速公路上及时刹车,延迟需要控制在2到5毫秒左右。

这些新的应用意味着时延要从传统的秒级变成毫秒级,这是1000倍的变化。这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非常大的挑战。

图片

那么怎么才能降低延迟呢?可以从减少传输距离来实现。如果想将延迟减少到几毫秒,就不能访问1000公里以外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而需要访问10到20公里范围内的市区内的云计算服务器。

从上图来看,中国大部分中心云部署在一线大城市。全国数据中心的平均上架率只有53%,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上架率更低,只有25%左右。我在想,是否可以将这些分散、闲置的数据中心机架资源整合起来,依靠微型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大量现有的计算资源,建立人人可及的边缘云服务?这就是我启动PPIO项目的原因。

PPIO专注于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集中并连接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小型数据中心和闲置服务器,为附近5到10公里的用户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更低的延迟、更广的连接带宽,为下一代应用创造基础设施

我们与各类电信运营商的地市区县等分支机构合作,目前,PPIO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及地区设有微型数据中心和分布式算力资源,能够在主流运营商的优质节点资源进行部署,可以将时延敏感业务就近接入,极大缩短了传输时延,提升了业务体验。

基于目前最主流的容器引擎K8s,PPIO在边缘云领域进行了创新,提升了对资源的弹性纳管能力,实现了云机效率的极致。K8s在边缘云的应用没有先例,但凭借PPIO技术团队的坚持和能力积累,成功实现了这款主流容器引擎在边缘云上的应用,所以避免了重复造车的效率低下问题。

什么推动了边缘云和边缘计算的快速增长?

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来自客户的强烈需求。

中国5G基础设施的强大推动力带来了大量新场景的诞生。各类下一代应用,例如云游戏、VR乃至到投资圈热议的自动驾驶、元宇宙等,都需要越来越高的带宽,以及更低的延迟来实现实时交互和互动,也需要边缘云服务来减少计算和传输延迟。

如果想做出更大的成就,就必须比别人钻研得更深。越基础越伟大。因为基础设施层不仅可以被互联网公司使用,它还可以被全球所使用。

我认为今天中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得非常快,大量创业者在底层基础软件、网联和智能硬件创新上涌现在未来5到10年内,中国的信息化能力将领先全球。

作为创新者中的意愿,PPIO可以为各类出色的应用提供超低延时的基础设施,借助边缘云的能力帮助信息化世界变得更美好。我的目标不是只成为一家中国公司,而是成为一家世界性公司。

Read more

PPIO首发上线DeepSeek-V3.1-Terminus

PPIO首发上线DeepSeek-V3.1-Terminus

刚刚,PPIO 首发上线 DeepSeek-V3.1 的更新版本 DeepSeek-V3.1-Terminus!该版本的模型输出效果相比前一版本更加稳定。 此次更新在保持模型原有能力的基础上,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包括: * 语言一致性:缓解了中英文混杂、偶发异常字符等情况; * Agent 能力:进一步优化了 Code Agent 与 Search Agent 的表现。 “Terminus”源自拉丁语,意为“终点、完结”之意,或许代表了 DeepSeek V3 这一大版本的最终更新,后续的更新或将开启新版本。 快速入口: https://ppio.com/llm/deepseek-deepseek-v3.1-terminus 开发者文档: https://ppio.com/docs/model/overview DeepSeek-V3.

By PPIO
PPIO首发上线Qwen3-Next-80B-A3B

PPIO首发上线Qwen3-Next-80B-A3B

今天,阿里通义千问发布了下一代基础模型 Qwen3-Next-80B-A3B,该模型已经首发上线 PPIO! Qwen3-Next 系列采用了“混合注意力机制”——引入业内前沿的“线性注意力机制”,与经典的“全注意力机制”混搭使用,该架构专为极长上下文和超大规模参数性能而优化。 现在,PPIO 上线了 Qwen3-Next-80B-A3B-Instruct 和 Qwen3-Next-80B-A3B-Thinking,其上下文长度为 64k,价格为每百万 tokens 输入,每百万 tokens 输出。 前往 PPIO 官网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体验,新用户填写邀请码【LYYQD1】注册可得 15 元代金券。 # 01 Qwen3-Next 的架构创新 Qwen3-Next 系列代表了 Qwen 系列下一代的基础模型,专为极长上下文和超大规模参数性能而优化。 这一系列引入了一套架构创新,旨在最大化性能的同时最小化计算成本: * 混合注意力(Hybrid Attention):用

By PPIO
一文看懂2025年Agent六大最新趋势|AI专栏

一文看懂2025年Agent六大最新趋势|AI专栏

2025 年被称为通用 Agent 元年。从 Manus 到各类 Deep Research 产品,掀起了 Agent 热潮。 按照 OpenAI 的定义,通往 AGI 之路有五个阶段,而 Agent 正值 L3 阶段。 PPIO AI 专栏基于过去三年模型与 Agent 生态的技术进展,总结了 Agent 行业的最新六大趋势,分别是: 1. 什么是 Agent “套壳”,以及为什么套壳被严重低估 2. Agent 定义:广义的 Agent 面向企业级,狭义的 Agent 面向消费级 3. 代码模型是当前阶段推动 Agent

By PPIO
PPIO姚欣出席首届AI国际人才峰会:AI落地需先找对“钉子”再选好“锤子”

PPIO姚欣出席首届AI国际人才峰会:AI落地需先找对“钉子”再选好“锤子”

8 月 26 日,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港投公司”)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下称 “智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 “AI 国际人才峰会” 在香港成功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港投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智源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等出席并致辞。 峰会还汇聚了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大鹏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David Srolovitz 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Sethu Vijayakumar 教授等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海内外青年学者,以及不同产业的 AI 初创企业,共同围绕 AI 前沿技术发展、产业实践以及生态建设展开交流互动。PPIO 联合创始人兼 CEO 姚欣受邀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从 PPTV 到 PPIO:赋能全球 AI 创业者》的演讲,从自身创业经历出发,同与会者分享 AI 时代创业者所需的特质。

By PPIO